「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件

体育正文 248 0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件

2021年,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中,救了6人的牧羊人后来怎样了?

近些年来,马拉松比赛成为了 体育 运动的热点,各项赛事让人应接不暇。据统计,我国每年的马拉松比赛超过1500场。 参与人数接近600万人次,其中经过田协认证的A级赛事在300场以上。如果比赛都是在城市或者郊区举行,安全性尚能得到保障。 但是如果要在山地间举办越野马拉松比赛,则需要赛事组织者做出更加周密的安排。 2021年5月22日,在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中,因天气突变,组织者应对不力酿成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21名选手在事故中死亡,8人受伤。幸亏牧羊大叔朱可铭挺身而出救下了6名参赛者。 朱可铭见义勇为的事迹公布后,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事故是如何发生的?朱可铭现在怎样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场赛事的乱象和朱可铭救人的义举。 马拉松比赛在如今不仅是一项全民健身活动,各地政府更是热衷于将赛事打造成当地的一张 旅游 名片。 一些公司发现了其中蕴藏着的巨大商机,于是与政府合作,将赛事打造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越野赛就是这样一项赛事。 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越野赛由甘肃白银市举办,由下属的景泰县承办,比赛地点位于黄河石林大景区。是当地的一项重要特色 体育 赛事。 虽然政府 体育 局、文广旅局、卫健委等数十个政府部门名列协作单位,但赛事真正的执行单位是景泰黄河石林文化 旅游 开发有限公司与甘肃晟景 体育 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前者是政府全资控股的国企,主要负责办理批文等手续和提供场地,实际的组织运营全部由后者实施。 甘肃晟景 体育 文化公司是由吴世渊夫妇合开的一家从事 体育 赛事营销策划的公司。整个马拉松越野赛就是由他俩带领10多名员工完成的。 说白了,整项比赛就是政府搭台,图个名声;公司唱戏,图的是利益。 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越野赛从2018年开始创办,到2021年已经是第四届了。前两届是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A类赛事,此后再没有获得过认证。 本次比赛于5月22日举行,分为5公里乡村振兴 健康 跑、21公里越野赛和100公里越野赛三个级别,有172名选手报名参加了100公里越野赛。 100公里越野赛对参赛者要求较高,选手至少要在一年内完成过50公里以上的比赛。 此次比赛精英云集,吸引了“2019年环富士山国际超级越野赛”亚军,中国超马纪录保持者梁晶和残运会马拉松冠军黄关军等大神参加。 赛道全长96公里,分9个打卡点,海拔约2000米,路面基本上是砂石、黄土和草地混合的山地,大部分赛段处于无人区。只要完成比赛,选手就能获得1600元的奖金。 在21日白天发布的天气预报中,比赛日的天气以阴天为主,最高气温达到19 ,西北风3-4级,比较适合比赛。 但到了晚上10点,当地气象局发布了降雨预报和大风蓝色预警,平均风力升到5-6级,阵风将达到7级以上。 对于这一重要信息,组织者可能存在侥幸心理,或者担心影响到比赛,于是选择了无视,没有对赛事做出任何调整。失去了第一次避免悲剧发生的机会。 22日上午9点,比赛正式鸣枪。不久就开始起风,10点半,就下起了雨。 过了第2个打卡点后,选手们就出了景区进入山道,此时风力加大到了七、八级。 为了减轻跑步负荷,选手们的冲锋衣等防雨、保暖装备已在前一天被组织者运往了第6个打卡点,以为晚上才能用上。 现在尽管天气有了变化,选手们也只得穿着短衣短裤,硬着头皮冒着风雨往山上跑。越往上走,风雨越大,温度越低,身体失温会更加迅速。 沿途没有准备应急的冲锋衣等防寒保暖物资,失去了第二次避免悲剧发生的机会。 第3个打卡点位于靠近山顶的位置,车辆无法到达,这里没有食物、热水等补给物资,也没有遮风躲雨的地方。选手如果需要补给,也只能咬牙坚持到第4个打卡点,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 11时50分,选手罗词华通过GPS定位设备第一个发出了求救信息,但未得到回应。 10分钟后,驻守赛道的蓝天救援队队员张伟申请撤回。随后陆续有申请退赛和求救的信息在比赛的微信群里出现。 此时,其它两个组别的比赛已经完成,如果组委会及时叫停100公里越野赛,迅速展开救援,组织选手返回,仍有机会避免悲剧发生的机会。 然而,组织者的麻木不仁错过了最后一次挽救生命的机会。 选手罗元发了一张照片到微信群,显示有10余人在抱团御寒,旁边已经有人躺在地上,口吐白沫,失去了意识。 下午1点,选手黄兴刚打通了“110”直接报警求救。下午2点,大批选手退赛。比赛已不可能再进行下去了,直到此时,组织者也没有宣布停赛。 下午3点,现场组织者发现无法展开救援工作,开始向县里求援。下午4点,县里开始向市里求援。 等到省里及武警、消防的救援力量赶到时,已经到了下午6点,浪费了最宝贵的救援时间。 5月23日,整个搜救行动结束。经过清点,21名参赛选手不幸遇难,8人受伤。人员损失之大,在世界 体育 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大多数遇难者倒在2号到4号打卡点之间。遇难选手中,就包括001号选手梁晶和黄关军。遇难人员都是因为失温导致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外没有保暖、防寒措施,内没有食物补充能量。 身体产生的热量远低于失去的热量,就产生了失温,失温在一些户外运动中经常出现。如不及时处理,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事故发生后,引起了全国上下的震惊,中央领导人做出了批示。 联合调查组将此次事故定性为一起重大公共安全责任事件。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到位、运营组织不规范,教训极其深刻。保险公司为每名遇难者赔偿了95万元。 晟景公司的5名工作人员被逮捕,追究刑事责任,一大批政府官员被行政处分。 可是,21条鲜活的生命在“天灾人祸”中再也回不来了,留给亲人们无限的悲痛。 在这次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中,参赛选手可谓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随时可能消失。 正在无助绝望的时刻,牧羊人朱可铭挺身而出,在风雨中展开了救助,挽救了6名选手宝贵的生命,成为了这起悲剧事件中一道亮眼的光芒。 朱可铭是景泰县常生村村民,刚过49岁。 他也打算过报名参加21公里组的越野赛,因为那条山路他太熟悉了,几乎每天都要赶着羊群走个来回。因为妻子认为参赛是“不务正业”而作罢。 5月22日比赛当天,朱可铭和往常一样上山放羊。 风雨刚起时,他还没有在意,因为他已经习以为常了。到了中午,风力突然加大,刮起的沙石让人睁不开眼,雨点打在脸上十分疼痛。 朱可铭见势不妙,将羊群赶到山腰上的一处背风的窑洞前,自己进入窑洞内避雨,打算等风雨小点后再下山。 因为衣服有些湿了,他用之前存放在窑洞里的木头生起了火。窑洞里渐渐暖和了起来,朱可铭也就迷迷糊糊睡着了。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朱可铭隐约听到外面有呼救声。他起来往外一看,外面风雨依旧,只见窑洞前10多米的地方似乎站着一个人。 朱可铭迅速冲出窑洞,发现求救者是一名参赛选手,他在雨中被冻得全身瑟瑟发抖,手脚几乎僵硬,已经无法行动。 他可能看到了路旁窑洞里的火光,用尽最后的力气发出了求救声。 朱可铭急忙将他搀扶进窑洞,靠近火堆取暖,并为他按摩冻僵了的手脚,以免血管坏死。 不一会儿,又有从山上撤离的选手找到了这个窑洞,陆续进来了4个人。他们神情呆滞,衣服都已经湿透,冷得说不出话来。朱可铭连忙添加了柴火,让他们脱下湿衣服烤干。 这些选手告诉朱可铭,不少选手已经晕倒在路上,生死未卜。朱可铭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他心急如焚,再次冲进雨中去搜寻遇险的选手。 外面风急雨骤,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好在朱可铭熟悉地形方位。 在艰难地往上山方向行进了约两公里后,朱可铭发现了三名趴在地上的选手,伸手一探,两人身子已经冰凉,没有了呼吸。 还有一名叫小涛的男子已不能动弹,用微弱的声音在喊着:“我快不行了,救命!”朱可铭将小涛扶起来,放在背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下走去。 然而,背上的小涛体重不轻,在湿滑泥泞的山路上走得太缓慢。 朱可铭担心该小涛熬不住,于是将他放下来,靠在一个土坡旁,自己跑回窑洞叫人来帮忙。 窑洞里面有一名选手缓过来了一点劲,于是他们两人一左一右架着小涛回到了窑洞,朱可铭又成功地从“鬼门关”上抢救回一条生命。 半小时后,大批救援人员开始上山,他们带走了获救的6名选手,并继续搜救遇险失踪其他选手。 他对那么多选手发生意外感到难过。朱可铭也后悔自责,认为自己不该睡着了,如能早点上山,兴许还能多救下来几个人。 在救援人员没有到达前,温暖的窑洞就是遇险选手的“诺亚方舟”。在风雨中救人的朱可铭是他们眼前的一盏明灯。他不仅挽救了6条生命,也给6个家庭带留下了希望。 朱可铭的壮举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就连《华尔街邮报》也称呼他为“英雄”。朱可铭成为了“网红”,被网友们称为“最美牧羊人”。 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朱可铭有些不知所措。他发现有些信息是鱼龙混杂,容易误导不明真相的群众。 在女儿的帮助下,朱可铭用手机在社交媒体上注册了署名为“牧羊人”的个人帐号。并通过平台认证了“甘肃马拉松救六人”的身份。 5月24日,朱可铭首次在平台上发声,对大家的关注表示了感谢,表示自己只是普通人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而已。同时也对没能把另两名选手救回表示了歉意。 5月27日,朱可铭再次在自媒体发声,告诉大家,这几天有许多公司联系他做直播,承诺签约付工资。 他救人并不是为了图什么回报,大家不要打赏或者捐款。他还需要放羊、种地维持生活,不希望被过多打扰。 朱可铭有三个孩子,分别在大学、高中、初中上学。每年的学费、生活费开支很大。他和妻子两人靠着种地、养羊辛勤劳作,勉强维持全家的生活。 尽管家里十分需要金钱,但朱可铭夫妻俩没想过靠着救人的热度去一夜暴富,不想变成“山东拉面哥”那种网红。 他们更愿意脚踏实地挣钱,孩子争气,家里没有外债,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 因此,对于那些上门洽谈合作的商家,或者是蹭流量的直播,他们都一一拒绝了。 但朱可铭还是热情接待了一个客人,那就是小涛。小涛获救回到河南老家后,一直惦记着救命恩人朱可铭。 金秋时刻,他来到了常生村朱可铭家。此时正值苹果采摘时节,当地苹果纯天然,又大又甜,但因地处偏僻,销路不畅,村民是增产不增收。 小涛来到村里后,除了下地帮朱可铭采摘苹果,还教他学会了拍视频、自己开网店,做直播,向外界推介村里的苹果和羊等土特产。 虽然朱可铭说话有点结结巴巴,但他真诚、纯朴的表现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订单络绎不绝。 小涛在村里呆了20来天,帮助乡亲们卖出了数万斤苹果。 小涛的到来为朱可铭打开了另一扇窗。他的观念有了巨大的变化,也对网络等新生事务有了新的认识。到2021年底,他已经做了近40场直播。 朱可铭的下一个目标是成立公司,注册“可铭”牌商标,将家乡的土特产销售到全国各地。同时,他每天都坚持跑步10公里,打算明年去小涛的家乡参加马拉松比赛。 马拉松比赛本是一项很好的群众性 体育 活动。但在每年上千亿的巨大利益面前,有些商家唯利是图,将其当成了摇钱树,而漠视了生命的安全。 地方政府的麻痹大意、缺乏组织和监管。最终导致了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的发生。 同样在利益诱惑面前,救人的英雄朱可铭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和光辉。我们希望类似的悲剧不要再发生,也祝愿朱可铭等好人一生平安! 《“白银马拉松事故”调查报告全文发布》,新京报,2021年6月26日; 石伟、张奕丹,《连救6人走红的牧羊人朱可铭:直播比干活累,每天训练10公里》,人民资讯,2021年12月16日; 马骏,《妻子谈朱可铭走红:就想平平常常,不想他成“拉面哥”》,新京报,2021年12月14日.
2021年,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中,救了6人的牧羊人后来怎样了?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故,目前已致21人遇难,当地采取了哪些救援举措

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有点多,先是大理、青海等地区发生地震,然后袁隆平院士和吴孟超院士,接着就是甘肃马拉松比赛遇上恶劣天气,导致21人遇难。马拉松是一项户外跑步运动,多少会有危险,为什么主办方都不知道提前看一下天气,如果要是提前知道,那么21人就不会遇难。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故,目前已致21人遇难,当地采取的救援措施就是空中地上一起搜救,还派了消防员以及医护人员进行抢救伤员。 一,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故,目前已致21人遇难 这场越野马拉松比赛有172人参赛,8人还在救治,21人已经遇难。这些参赛人员是失温,冻死的,如果有监测点和应急预案措施该多好。主办方赛前不看天气预报的么,这么不细心。无论什么赛事,什么活动,务必遵照安全第一。 这次事件主办方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主要是没有供给站,而且是无人区,山顶没有信号,叫天不灵叫地不应。应该每隔几公里有一个补给站,隔5公里一个医疗站,野外越野比赛危险性更高,没有补给站和服务站就是谋杀。 二,遇难第一时间就派出了救援进行搜救 看到这个遇难消息的时候真的好气好气,如果主办方稍微用点心就不会有这么多人遇难了。听说有个聋哑人选手生活很艰辛,老吃泡面,想跑前几名拿几千块钱奖金,却因为他人的疏忽连命都没了,他连呼救都不行,都是为了生活拼命的人,却是残酷的结局,真的要气哭。21个人命就这样没了,还有梁晶他一直坚持到山上居民的房子,却无人救援他当时要有多绝望呀。 失去亲人的家人们怎么能承受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太惨了,这么多条鲜活的生命真是太可惜了。 这次发生这件事情所有人都感到很难过,怎么就遇上这么恶劣的天气了。单纯的低温不会失温这么严重,身上有汗水加上大风会持续带走身体的温度,其实只是很简单的物理知识。去参加马拉松的都是一些体力超好的人,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太渺了。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故,目前已致21人遇难,当地采取了哪些救援举措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故致21人遇难,这起惨剧究竟是如何造成的?

马拉松,是现在很多人喜欢的一项运动,大家一起跑步,一起体验运动的乐趣,在比赛中感受着运动的重要性。那么,马拉松是否存在着安全隐患呢?当然,有些人的身体素质不行,所以没办法跑完全程,会在中途遇到一些问题,所以,每次的马拉松运动都会有医护人员在旁边跟随,能够随时保护着参赛队员的安危。但是,在今年的甘肃银地越野马拉松比赛中,就有21人不幸遇难,那么,这起惨剧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呢? 首先,气象局并没有给出这次马拉松的一些天气异常的问题,所以对于参赛选手在起跑之后,遇到的暴风天气和下冰雹的现象,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所以对这些突发事件也没有办法进行一个简单的预防措施,才会导致这些人的不幸丧生。 其次,这次的主办方,并没有安排这次的医护车跟随,也没有对这次可能产生的一些突发事件进行一个安全措施,所以才会导致,在一些参赛队员发生意外,产生失联的时候,没有及时的去救助他们。而且,在遇到这种天气到来的时候,就应该第一时间通知参赛队员赶紧撤离,这样就能减少更多的伤亡现象。 所以,这件事情需要负责的,我认为有主办方和气象局的两房的责任,大家都是怀着运动的心情来参加比赛的,但是却发生了这样的悲痛的事情,气象局的天气预报失误以及主办方的安全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排,才会导致这样的悲剧发生,让人十分的痛心,也会对大家参加马拉松的热情得到衰减,影响其他马拉松的举办。 经过这次事件的教育,希望其他地区在举办马拉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参赛队员的消息。
最主要的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个,1.主办方对当地天气没有准确了解。2.线路上补给供应、应急点准备不足。3.选手们对于极端天气的预判性不足。当然,前两点才是主要原因。
因为当地没有做好及时的救援,所以才会造成这么不好后果大家都已经跑了很长时间了,体内的能量消耗了很多所以才会被冻死。
是因为在举办马拉松比赛的当天,出现了一些极端的天气,这让很多参赛的运动员身体受不了,所以他们才会遇难。
是因为当时天气比较恶劣,再加上当时地理环境比较复杂,所以就会酿成这样的悲剧。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故致21人遇难,这起惨剧究竟是如何造成的?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越野赛21人遇难 一场越野赛缘何成了“夺命跑”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越野赛的CP2-CP3段属于急上坡,必然导致速度下降,在大风大雨的极端天气情况下,更容易导致人体失温 在马拉松赛事爆发式增长的同时,赛事人员储备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并没有跟上,志愿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培训也不到位,导致马拉松赛场乱象频出 5月22日9时,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开赛,共172人参赛。随后遭遇极端天气,多名选手在高海拔赛段出现严重失温,21人不幸遇难。 172人参赛,21人遇难,其中包括多名国内越野跑的顶尖选手。如此重大的伤亡极为罕见,远远超出了公众对于马拉松这一赛事的普遍认知。 在亚高原无人区举办比赛,防风防雨保暖等必要装备是否纳入了赛事的强制装备要求?在赛道路段尤其是无人区是否准备了完备的应急点和补给站?面对突发的极端天气,赛事举办方终止比赛是否及时、应急预案是否充分? 目前,甘肃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对于国内近年来几乎遍地开花的马拉松赛事而言,这一悲剧更是一面镜子、一记警钟。 越野赛属于极限运动 要求高于普通马拉松 5月22日13时许,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 随后,当地停止比赛并组织多方力量搜救失联人员。由于赛段内地形地貌复杂,加上夜间气温再度下降,搜救难度进一步加大。 截至5月23日9时30分,官方确认有21人遇难,另有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治疗。 据一名参赛者回忆,比赛当日早上阳光明媚,坐摆渡车抵达赛点时天气已转阴,随即起风,“开枪前我跑了两公里来热身,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更麻烦的是,跑完这两公里,身上也没有热起来”。 这名参赛者称,在越野过程中,他先后经历了下雨、逆风,其间“发现十根手指都没有感觉了,同时觉得舌头也冰凉了”。他果断决定下山,“我撤到山腰,蓝天救援队的人员指引我到一个小木屋,屋内已经有10位左右先撤下来的选手了。在小木屋等待救援的一个多小时,小木屋里选手的人数已经接近50人”。 官方将此事件定性为“一起因局部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正在展开调查。 “山地越野赛和城市马拉松完全不是一回事。越野跑是山地跑,遇到上坡是需要徒步的,并不会全程跑完,平坡和缓坡以及下坡才需要跑动。传统的城市马拉松,赛道以平坡为主,是可以全程跑完的。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的CP2-CP3(CP即打卡点)段属于急上坡,必然导致速度下降,在大风大雨的极端天气情况下,更容易导致人体失温。”户外旅行从业者“艾艾艾小艾”说,越野跑的赛道基本都是山上的野路,是人踩出来的路迹,因此越野跑是更偏向于长距离徒步的运动,而不是普通马拉松。 据“艾艾艾小艾”介绍,越野跑补给的概念和马拉松差不多,区别是越野跑会更“因地制宜”,它设置补给点的距离会根据实际路况难度考虑,而不像城市马拉松一样进行固定距离补给。 马拉松急救跑者Seeker进一步分析,普通马拉松与山地越野赛的区别,首先是距离。普通马拉松的距离是42.195公里,但越野赛的比赛距离更长,比如50公里、100公里,甚至可能会是200公里。其次,赛道不同。普通马拉松会将赛道设置在平地上,而越野赛的赛道一般会选择山地,道路比较崎岖。再次,装备和救援不一样。马拉松是在城市举办的,沿路的志愿者、救援人员更多,救援更方便,但越野赛有时需要过夜,需要的装备也更加复杂。 将风衣列为建议装备 被质疑不符赛事标准 事件发生后,不少越野界人士提出质疑,指责组委会对天气预估不足,未将“风衣或冲锋衣”等防风保暖服装列为参赛的强制装备,导致参赛者在风雨中过快失温。 5月23日,有媒体指出,此次赛事的强制装备准备工作和补给配备或不符合山地跑赛事标准。 中国田径协会官网此前公布的《中国越野跑运动赛事组织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选手提出了强制装备要求,强制装备清单须在赛事报名说明里进行明确说明,并要求赛事组织者须在选手签到时对强制装备进行检查,并在赛事中途设置一个或多个装备检查站,原则上须进行轮检,条件不允许的赛事可进行抽检,抽检人数不得低于抽检项目参赛人数的50%。 该标准中规定携带的包括但不限于的强制装备中就有保温毯;高海拔赛事,须要求选手携带具有防风及保暖作用的外套等。但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公布的强制携带物品清单中,未强制要求携带具有防风及保暖作用的外套等。 此次越野赛报名官网披露,组委会强制参赛者携带的装备包括号码布、计时芯片、电子轨迹、GPS跟踪器、照明设备(头灯)、水具、救生毯、口哨和手机,其中前4项注明由组委会提供。组委会称,未携带强制装备所造成的后果由参赛者自行承担。至于“风衣或冲锋衣”则被列为“建议装备”。 也有参赛人员透露,因地貌等原因,在山顶的CP3没有补给点。暴露的山体让人无处可以休息,且无法在此处退赛;还有的参赛人员考虑到天气预报并无异常,以为天气会很热,担心自己可能中暑。 在采访中,不少越野赛跑者表示,自身经历过才知道强制装备的重要性。比如,TNF100(越野跑系列赛事)的强制装备包括冲锋衣、防水裤、羽绒服、头巾(组委会发)、帽子、手套、头灯等。 “所有这些装备都要在赛前一天接受检查,方可注册拿到号码牌。第二天出发后,每个CP都有随机检查,确保你有需要的强制装备,否则强制退赛。整场比赛一共5个CP,每20km一个,每个CP都有急救人员,沿途有巡逻车辆。这些强制装备适用于几乎所有距离的越野比赛。”一名超马越野赛跑者说,一个负责任的组委会要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工作,以及更严格的强制装备检查。 “这次事件再次证明强制装备其实是对顶级跑者的一种保护,并非故意增加他们的负重。”一名超马越野赛跑者撰文称,他曾经在国外参加TNF100时在87km处也经历过失温,“我当时在第二阶段外周供血下降并四肢冰冷无知觉,在凌晨两点半左右,我坐在路边裹着太空毯,想着歇一下继续时被巡逻车发现。巡逻人员给我测了体温,然后强制我退赛,将我载回CP4接受现场急救医生评估,并给予体温恢复治疗。我看到同在CP4的还有一人刚进入失温,也就是第三阶段,意识模糊,已被抬上车送去附近医院”。 马拉松赛事出现井喷 专业人员储备跟不上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项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据Seeker介绍,自从国务院2014年印发《关于加快发展 体育 产业促进 体育 消费的若干意见》后,马拉松赛事便迎来井喷式爆发。仅2019年一年,马拉松赛事就达1828场,平均一天就有5场比赛。然而,在赛事爆发式增长的同时,赛事人员储备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并没有跟上,志愿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培训也不到位,导致马拉松赛场乱象频出。 中纪委官网发文称:“一些地方看中举办赛事的宣传效应,加上能够拉动区域消费,收取企业赞助费、广告费,打造 旅游 品牌等因素,纷纷热衷办赛。然而,一些赛事往往只盯着经济效益,不愿意在服务和安全上多投入。有的承办企业根本不具备组织高风险 体育 赛事的资格和能力,只重视设置高额奖金等奖项吸引选手参赛,急功近利。一些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在指导与监督上不想管或不会管,有的甚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极易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有业内人士提出,目前相当数量的赛事公司在宣传方面下足了功夫,却忽视了选手的真正诉求。职业选手包乐(化名)说:“现在许多马拉松赛事,动辄将几百万元花在电视转播和舞台搭建上,真正花在选手身上的钱不过几万元。时间长了,这些赛事举办方必然会被淘汰。” “另外,一些相关部门或者赞助商并不懂赛事,使得马拉松赛事变成了单纯的以推介城市形象和 旅游 资源为目的,赛事主办方一边倒地把精力与资源投入到如何规划‘最美’赛道上。很多举办马拉松的城市陷入一个怪圈,地方政府很想要业绩但又不想承担风险,这些因素对选手的赛事体验影响很大。”包乐说。 “艾艾艾小艾”建议,对于此类赛事,主办方应该提高参赛者的门槛,强制参赛选手携带装置;有关部门应该严格审核主办方的资质、经验和能力。 Seeker也认为,有关部门应该提高赛事组织者的标准,制定量化指标;主办方也应该做好赛事保障工作,提高组织能力。 在Seeker看来,此事应对广大跑步爱好者起到警示作用:一定要慎重对待马拉松比赛,对于可能出现的危险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切不可存在侥幸心理。敬畏生命,敬畏马拉松,更要敬畏危险性极高的越野赛。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越野赛21人遇难 一场越野赛缘何成了“夺命跑”

马拉松"大神"梁晶遇难!被发现时器官已衰竭,女儿刚满2岁!你怎么看?

梁晶在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故中不幸遇难,与他一起遇难的还有20名参赛者。梁晶的孩子满两岁,就失去了父亲。这次事故遇难的大都是我国超马圈第一方阵的选手,水平越高跑的越远,越难救援。这是越野圈的至暗时刻,是全球马拉松越野赛的最大事故。 甘肃山地越野赛21人遇难 梁晶是中国超马纪录保持者,跑友圈里称之“梁神”。“梁大将军”是他参加八百流沙400公里超级越野跑的冠军称号。“最快超马”是他保持了国内选手超马纪录的称号。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21人遇难事件,梁晶是遇难者之一。知情人透露,救援队在当地一户居民家中发现梁晶,器官衰竭已无生命迹象。随后梁晶的家人和教练赶赴当地,处理后续事宜。 跑圈大神梁晶遇难 梁晶的最后一条朋友圈是比赛中遇到的沙尘暴:风有些大。黄关军最后一条朋友圈内容是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景色:风景好看。评论区里,好友写道:“兄弟,回话”、“回来没有”。如今,他们却再也不能回复。 梁晶的徒弟严颜,在见到梁晶遗体那一刻,简直要崩溃了,好好的一个人,双眼紧闭,伤痕累累,尤其膝盖不能看,人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不堪一击,太可怜了! 器官衰竭而亡 梁晶遇难前遗言:想早点跑完陪孩子。一场马拉松越野赛竟然成了“灾难之旅”,太让人震惊和痛心了!一个家庭的命运就这样被这场马拉松彻底改变了,谁敢相信呢?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天灾加上人祸,能轻易地击垮(毁掉)一切希望和美好!如此坚强的运动员,也在比赛中遇难,可见,赛事的准备工作、比赛风险的预防工作、事故预案、天气预报等是何等的薄弱,又是何等的麻痹。
这次发生在甘肃的21位马拉松参赛者因失温而去世的事件真的是来得猝不及防,让死者的家属和了解到此事的人们一时都难以接受。原以为去世的参赛者都是准备不充分,没什么经验的业余选手,却没想到,去世参赛者中有不少人都是专业选手。这其中就有马拉松"大神"梁晶。 梁晶 梁晶是个来自安徽的90后小伙,原本是个普通的打工人,因为机缘巧合接触到了马拉松比赛并且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很有天赋。因此,在参加了几次马拉松并拿到了不错的名次后,梁晶辞掉了工作,正式成为了一名职业跑步运动员。此后,梁晶每年都参加马拉松比赛,并屡屡夺金。2021年5月,梁晶如往常一样,参加了甘肃的马拉松比赛,本以为能再次以优异的名次完成比赛,却因遇到恶劣天气而衣着单薄而被冻死。 目前,得知丈夫的死讯后,与梁晶同是马拉松运动员的妻子已从合肥飞往甘肃处理梁晶的后事。据了解,两人还有一个2周岁的女儿。梁晶在世时,曾经说过想把女儿也培养成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在女儿还没学会走路时,就带着女儿参加比赛并推着女儿的婴儿车冲过终点线。而今梁晶已不在,只有依靠妻子来完成他的夙愿。 马拉松的安全保障有问题,应提前预知比赛时的天气状况并提前告知参赛者 作为马拉松的组织方,应该为运动员提供应有的安全保障措施。比如,当恶劣天气来临或出现其他突发情况时,组织方应该有应对的方案。而天气状况也是组织方该预先了解并告知参赛者的。这次出现这样的惨痛悲剧其实是暴露了一些马拉松组织方的准备不充分,安保措施不完备。未来的马拉松组织方都应吸取这次的教训,不让悲剧重演。 马拉松21位遇难者的死让人惋惜 这次遇难的21位运动员在总的参赛者中占以极高的比例,几乎是史无前例的。为他们感到惋惜之时,也为马拉松圈子失去了这么多佼佼者而遗憾。去世的运动员大部分都是年轻力壮的男子,都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一走,势必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巨大的不幸。 马拉松组织方应对遇难者的死负全责并进行经济赔偿 这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马拉松组织方的严重失责,并非由运动员的个人原因造成。因此,马拉松组织方应对遇难者的死负有全责,并且要给予遇难者家属适当的经济赔偿。否则,遇难者的家属得不到安抚,事情也会越闹越严重。 无常随时都会到来 像梁晶这样有过多次马拉松参赛经历的专业跑步运动员,都会因为极端的天气情况而不幸离世。这说明无常离我们很近。明天先到,还是无常先到,我们都说不准。所以,珍惜每一个当下,充分地活在当下的每一时刻,是我们面对无常最好的对应方法。
马拉松"大神"梁晶遇难!被发现时器官已衰竭,女儿刚满2岁!你怎么看? 2021年5月22日,这一天终究会被加载中国甚至全球体育竞赛史册。甘肃省山坡地马拉松比赛安全事故已导致21人不幸遇难。 令人唏嘘不已的是,此次死者中基本上全是巨头,这在其中有全球排名第八、亚洲第一、中国超马纪录世界纪录梁晶,安徽省一哥曹鹏飞,半马113的吴攀荣,50公里越野车总冠军水稻收割机黄印斌,残运会总冠军黄关军…… 在其中,安徽省马拉松比赛大将梁晶的不幸身亡,让业内尤其振动。 知情者表露,5月23日早晨,救护队在本地一户住户家里发觉梁晶,那时候他肝功能衰竭,已无心电监护。 这一安徽省90后小伙,169的个子,戴着一副眼镜。它用自身的两腿惊喜般一次又ー次更新了慢跑纪录,被跑友们称作"梁神”。他是中国12小时、24小时及其400千米超级马拉松纪录世界纪录。 他最终一条微信朋友圈公布于22日上场比赛前的40分钟,他称风有一些大,它是他第二次赛事中遇上风沙。 现阶段他的老师傅魏普龙和其老婆已从合肥市乘飞机前去甘肃省解决丧事。 据统计梁晶的老婆也是马拉松比赛选手,两口子如今有一个2周岁的闺女。 梁晶曾宣称会把自己的闺女也塑造成”跑神“,闺女还不容易行走时,他就把闺女带上参加比赛,乃至还推着坐着婴儿推车上的闺女一起冲过终点。 也仅有跑过马拉松比赛的人,才了解他为何明知道正前方的路有多么难,也要一如既往地向前,他的这类对慢跑的固执精神实质,非常值得大家重视,祝这名跑神一路走好。
马拉松"大神"梁晶一系列耀眼的成绩在那里摆着,以路跑为例,100公里,7个多小时完成,4分12秒的配速,相当于以2小时57分钟的速度连续跑完超过2个马拉松!这就是神级的水平。还有12小时跑完151公里的神迹,以及江南100英里山地越野的6分31秒的配速,基本都是专业人士难望其项背的水平。 梁晶曾声称会把自己的女儿也培养成”跑神“,女儿还不会走路时,他就把女儿带着参加比赛,甚至还推着坐在婴儿车上的女儿一起冲过终点线。 很多网友对王晶表示了惋惜: 五月份的天气,刮风下雨,死了21个,有些人很难理解。 但是,是高原山地,还是背心短裤。 医学术语叫身体急速失温,白话就是活活冻死。 马拉松都是拼命的。中医很不赞同这种锻炼身体的方式。将人体的阳气超常释放,会造成身体阳气不足,容易猝死!这就是每次马拉松都会有人死亡的原因。当然这次主要是天气突变导致的,也有组委会的问题。 1,专业精神!我们纯业余的跑马拉松,一辈子完跑一次足矣。只要有一点不舒服立刻退赛,哪怕是衣服不合适,鞋子不合适就放弃了,来日方长嘛。但是运动员不同了,只争朝夕要创造记录!2,赚钱不是最关键的,一次也赚不够钱,还是要个名次重要。3,刻薄地说,跑长跑的男人都很普通(长相和生活状态)自信需要努力建设,真帅哥美女不需要这么拼。 最初看到这次消息,还想着很多非专业跑手未做好充分准备而造成的,现在看来专业跑手也有这个问题存在。组委会和主办方,甚至当地气象部门的确是有预报不利和救援不力的失职行为。但是跑手们也都是成年人了,而且还有不少专业跑手,在这种恶劣天气之下,是完赛重要还是生命重要? 全国一窝蜂的搞马拉松,没有充分的认知和完备的体系组织及保障,这些都是专业的都遭遇这样的惨状,甚为惋惜,给国人深刻的警示。 我在平原地区生活的人,很难理解跑步也有危险,看来我真的对高原一无所知啊!
马拉松"大神"梁晶遇难!被发现时器官已衰竭,女儿刚满2岁!你怎么看? 这件事真的是个悲剧,梁晶还那么年轻,正处于运动生涯的巅峰期,还有很多冠军等着他去拿,可惜的是,我们再也看不到梁晶站在领奖台上辉煌的时刻了。梁晶的遇难看似是偶然,其实是组委会组织的不到位,没有把危险系数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就贸然组织了这场野外马拉松比赛,结果突发恶劣天气,导致气温骤降,冻死了很多顶尖高手,其中就包括在这项赛事中的王牌选手梁晶。 梁晶马拉松比赛考验的不只是运动员的耐力,更重要的是考验运动员的意志力和强大精神。梁晶无疑是这项赛事中的顶尖高手,在国内参加的各项马拉松赛事中,都获得了冠军的称号。然而谁也不知道梁晶之前并不是专业运动员,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后来参与了一些业余马拉松比赛,发现了自己在长跑方面的特长,才放弃了打工生活,专门从事马拉松比赛的运动! 梁晶是运动天才梁晶进入这项赛事后,展现出了超越一般人的耐力和意志力。梁晶参与的大多数马拉松比赛中,都会拼到最后,获得第一名,同时依靠着各地去参加比赛挣的奖金生活。梁晶很喜欢自己的这项事业,和妻子结婚后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然而这个幸福的家庭就这样被一场无情的赛事摧毁了! 甘肃马拉松甘肃马拉松的赛事之前也举办过,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突发状况。但是这一次发生了恶劣天气的情况,导致了多人失温去世,而且都是顶级高手,包括梁晶在内。梁晶被找到时,各器官都已经衰竭了,试想一位如此优秀的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耐力要比普通人强很多,都无法扛过恶劣天气,这种风险得多么可怕! 看似这次属于偶然,但是举办方没有做到风险可控就是失职,就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如果举办方考虑到恶略天气的急救方案,那么就算遇到恶略天气也不会损失这么多运动员的,而组委会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应急预案,这是绝大的错误,需要承担主要责任! 希望以后不要再出现这种悲剧!
马拉松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